大教学论读后感

| 婕音

推荐文章

你在找大教学论读后感吗?这里360范文网小编给你整理好了一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大教学论读后感篇1

《大教学论》是捷克卓越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但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并没有认识它的巨大价值。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捷克文原稿被发现后,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班级授课的优越性。从此,班级授课制为各国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其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用了好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夸美纽斯对自然的理解与前人不同。他自己称,“自然”所指的是“我们的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保持一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原始倾向,外界不加干预,非人为的意思。涉及到教育,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为使教育适应人类本身的“自然”,夸美纽斯又对人的自然本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许多的观察和研究。

所谓“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看法,除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人的自然特性。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则),夸美纽斯称其为“秩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都应服从这一普遍规律,要按照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改造旧学校,创办新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自然界的变化总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动植物都是在春天里生长和繁殖的,人类的教育也应从“人生的春天”,即从“儿童时期”开始。

夸美纽斯在对教育要适应自然的论述中,大量引用了人类运用机械原理的许多事例,如钟和船的运行,大炮发射以及印刷术等,说明一切事物只需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和谐的合作,就可以产生大的力量并获得成功。教学工作也不例外,一旦我们发现了正确的方法,那么教育工作同样可以进行得迅捷、省力而有效。夸美纽斯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创设新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说:“改良学校的基础应该是万物的严谨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夸美纽斯相信自然界是从一般开始的——就像鸟从卵孵化形成鸟的本质开始——再过渡到个别,所以自然是遵守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物件去运动,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由普遍到特殊一步步地前进,并坚持到最终。适应自然的教育不仅要通过运用当前的力量从内部顺着自然的途径来实现主体的发展,而且还要“循序渐进”,通过自然来实施。

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整套教育体系。他确信人生来就具有渴求知识和美德的不可遏止的意向,他认为应当研究人的这些生来就有的意向,要给予机会并适当培养,以便满足人在多方面的自然需要。夸美纽斯说:“为了鼓励求知的意向,首先方法本身必须很自然。要知道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水往山下流用不着强迫的;一旦水坝等阻止水流的东西移开以后,它就立刻会下流……”换句话说,夸美纽斯希望学习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展开。“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而且,“任何时候都要讲授既有趣又有益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头脑充实,积极进取,注意力专注”。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夸美纽斯指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望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因此,他要求学校教育“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学习”。

可以说,包含在夸美纽斯“教育要适应自然”这条原则中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影响也是广泛的。他提出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成为儿童中心论的思想来源。如法国教育家卢梭受夸美纽斯的影响,在其《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论,要求培养反封建的自由人。当然,除了卢梭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如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杜威等人都论述过有关自然教育的思想,他们无不受到夸美纽斯及其思想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学生本身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应当是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然而,对于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依据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为了使教育更好地“回归自然”,教育工作者必须去真正认识、了解、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并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依其自然本性进行教育,不要强迫学生生硬地接受违背自然本性的东西,要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快乐学习。同时还要使学生对世界永远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最终使学生得到高度自由、快乐、均衡、和谐的发展。

2、大教学论读后感篇2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高效课堂”上的努力。

一、努力构建自主课堂: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

这是很多教师的困惑。高耗低效,原因何在?一句话,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主动愿意学习,让他们因自主而发展。要做到这些,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努力构建自主课堂。

怎样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只有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特别是数学课堂,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如果只传授答案,老师最多用五分钟就能完成任务,但我们不这么做,我们要做的是一名拉动学生思维内需的教师。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思维创新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我们的追求。

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之词,充分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一定能够增强;其次是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最后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他们自己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二、努力构建互助课堂: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这是著名宁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描述的一种教育理想。实施“互助学习”,落实合作学习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所谓“互助”,就是基于学生互动基础上的互相帮助,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

关于分组,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班一共77个学生,纵向分九组,每三组之间隔开,这样,前后六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小组长和一位大组长,且每个小组都以大组长的名字命名。每个大组长的荣誉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每次交流数学问题时,在大组长的组织下,数学小组长的带动下,学生合作学习俨然成了一种习惯。在交流时,他们总是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先谈谈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数学组长给予赞同,错误的,大组长和数学小组长再给予补充,其它科目也是如此讨论,紧紧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讨论已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够真正走进题目当中。每次当我提问时,我都是直接叫组名,没有具体到人,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经常有成绩落后或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事后了解到,原来这都是组内其他成员鼓励他们这样做的,我和我的学生真的尝到了小组合作的甜头,体验了互动课堂的魅力。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以教育资源为中介的互动过程。互动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达到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努力构建快乐课堂:课堂因快乐而高效

“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讲了一遍又一遍,到头来还是不会做……”许多教师这样感叹。难道真如教师们感慨的那样,如今的学生真的一届不如一届?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有许多原因,其中,因学生缺乏兴趣不爱学习以及因为老师的课讲得太枯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最突出的问题。

我认为,教学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快乐,人生不快乐;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这正是“快乐”成为高校课堂构成要素的原因。

我并不主张在课堂上为了“快乐”而“快乐”。有的老师讲个冷笑话,或为了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快乐”,宁可牺牲大量时间讲一些与课堂主题无关的内容,这是都是对学生最大的不负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教态上再亲和些,语气上再委婉些,语言上再幽默些……,只要学生感到课堂是轻松的,老师是可亲的,学生是友善的,他们就能感受到课堂的“快乐”,一旦感觉到课堂的精彩,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依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数学课堂不是知识呈现的课堂,新时期的教师一定不要沉醉于自己的“千言万语”中,一定要锤炼属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高效课堂”,在关注结果的同时也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让我们每位老师不做“讲师”做“导师”。只有把构建“高效课堂”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会由衷的说:“数学课,真像思维体操课!”

以上就是360范文网的小编对大教学论读后感:以及大教学论读后感的详细介绍与分解,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已经对这方面有了更详细的认识与了解。(本文共4797字)

1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