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精编17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分布

(一)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能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能自己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亚洲东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亚洲南部;

西欧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

北美洲美国五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和工业贸易区

人口稀少的地区

高寒地带:北美、亚洲、南极洲(无人定居)

沙漠地区: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中西部

湿热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特点一东西差异:东多西少;特点二自然差异:沿江沿海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特点三经济交通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特点四民族差异: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P19 活动:请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1、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 2、交通条件 3、文化教育

1、国家政策

自然环境因素:

①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 ﹪以上的人口

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交通不便

②气候:气温——北温带:气温适宜,全球约80 ﹪的人口居住于此。降水——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多

③ 水资源: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

④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⑤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工业革命时,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活动:阅读教材第20页“知识窗”,回答问题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哪里?举例说明。原因又是什么?

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也是在高原山地,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战后,人口不断向城市聚

3、 政治因素

此外,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可在较短时间内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值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极限人口)

人口合理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人口)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多能养活16亿人 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8亿~9亿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①资源丰富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正相关;③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④人口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⑤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⑥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负相关;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①、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环境容量不同

②、环境人口容量还与科技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在一定历史阶段技术水平、资源基础是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不变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 口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3)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4)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5)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

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7)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同步练习题】

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自然带是()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路解析: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大陆的东岸,与之相对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C

下列地区中,具有“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气候特征的是()

阴山地区祁连山地区雪峰山地区横断山地区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差异。题中“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反映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气候特征。选项中四个地区都是我国山地地区,而以横断山地区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

答案:D

地表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思路解析: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也就是在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变化主要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而全球热量分布大致就是从赤道到两极递减。

答案:A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8)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9)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0)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分布

(一)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能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能自己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亚洲东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亚洲南部;

西欧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

北美洲美国五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和工业贸易区

人口稀少的地区

高寒地带:北美、亚洲、南极洲(无人定居)

沙漠地区: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中西部

湿热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特点一东西差异:东多西少;特点二自然差异:沿江沿海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特点三经济交通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特点四民族差异: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P19 活动:请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1、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 2、交通条件 3、文化教育

1、国家政策

自然环境因素:

①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 ﹪以上的人口

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交通不便

②气候:气温——北温带:气温适宜,全球约80 ﹪的人口居住于此。降水——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多

③ 水资源: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

④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⑤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工业革命时,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活动:阅读教材第20页“知识窗”,回答问题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哪里?举例说明。原因又是什么?

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也是在高原山地,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战后,人口不断向城市聚

3、 政治因素

此外,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可在较短时间内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值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极限人口)

人口合理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人口)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多能养活16亿人 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8亿~9亿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①资源丰富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正相关;③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④人口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⑤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正相关;⑥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负相关;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①、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环境容量不同

②、环境人口容量还与科技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在一定历史阶段技术水平、资源基础是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不变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 口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欧洲

平均海拔高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小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平原

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XX年总人口达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美洲:“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2)

地球运动的重要规律

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大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10、太阳高度判断:

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1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1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

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3)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 美 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 美 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 洋 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 极 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XX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4)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土地:地形、土壤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国家政策

劳动力

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工业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含沙量大;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解决措施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库的作用

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具有防洪作用

具有发电价值

具有灌溉功能

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交通:交通便利

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隧道的选址条件

要选择在背斜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5)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专题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等高线地形图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海洋资源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6)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地质构造

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17)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该类型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y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类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y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y湾沿岸等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这类型气候分布在南y和中南半岛等地。

y热带季风和y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y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y热带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y东部沿海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分布在y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y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分布在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分布在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分布在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分布在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

好了,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精编17篇)就介绍到这里,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