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说课稿(热门17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尊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5、学以致用

根据我们上面的学习,回到生活当中,回到自己身上,我们今后的言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目的:巩固提高,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人格尊严这一课题,了解到什么是人格尊严及其内容,如何判断在生活中那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尊严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学情上看: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2、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是违法的,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的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还采取,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3、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四、说教学模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激励——质疑——探索——体验——感悟——创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1、根据教材的需要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

1、寻找发生在身边(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程序

A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

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6“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x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尊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逊”“喉”“捶”“惬”四个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朗读、比赛读、小组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二、说教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着重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我主要运用到的教法有:

1、问题导入法;

2、课文分析法。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1、自读品悟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都是好奇好学的,在导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初步学会默读。这个环节正好为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明确要求,这有利于学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大意)。在教学中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这个环节是先让学生合作学习,再让同学们汇报学习情况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我主要是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1)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2)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3)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这些对话?

4、分析课文,适时点拨

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分析两个问题。

(1)年轻人从一开始不吃杰克逊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后他接受的原因。

(2)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说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证明了他是个富翁)。适当的分析课文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比赛读书,深化理解

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及爱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整体回顾,分享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分小组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识,深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最后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赠给同学们几句有关“尊严”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理解尊严的重要与可贵。

8、作业

语文教学是植根现实的,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其它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尊严说课稿(4)

【说教材】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


尊严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下面我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编写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有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学生易理解,但对于文本深层的内容,仍需多读多想,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

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多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共两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会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因此我把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例如:“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等等句子的体会。而我将教学难点定为,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回顾词语,导入新课;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细赏文本,感悟尊严;读写结合,练笔作业。下面,我将教学过程的四个本分加以详细说明:

(一) 回顾词语,导入新课。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设计意图】在第二课时分析文本之前,先回忆第一课时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这样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帮助正确阅读;又可以再次强调难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文意。

(二) 初步阅读,成体感知。 问: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在掌握生字词之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 细赏文本,感悟尊严 。

1、出示难民的插图,说说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逃难的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的样子,以及相同点“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更能够体会到难民此时饥饿难耐的境况,同时也可以引入“外貌描写”的概念。

2、默读课文,找出对于年轻人动作、行动方面描写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所以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该动作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指导人物写作中如何利用动作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默读课文,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体会对话的深刻含义,并且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找到三处“语言描写”,再与全班汇报交流。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分角色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悟和理解。

4、合作探究:①年轻人为何执意先干完活儿才肯吃东西?

②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 ③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你如何去理解?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语言相对较好理解,所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感悟文章主题、升华文章情感的部分,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三个问题,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感悟年轻人对“尊严”的坚持,自爱、自强、自尊的高尚品格;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还特别需要重点去强调“富翁”与“尊严”之间的联系,从而体悟尊严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你想对一无所有的难民哈默说些什么?你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对课文中“尊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对一贫一富两种不同身份的哈默说出自己的感受,特别在不同境遇下对“尊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加深学生对尊严的体悟,更培养学生独立抒发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练笔作业 。

练笔题目: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利用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写一件小事。

【设计意图】以读悟写,读写结合。通过学习课文中哈默的外貌、行动、语言方面的描写,自己尝试用此方式去塑造人物,及时对课文写法进行巩固和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五、教学特色:

1、教放有度,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选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尊严”的深刻含义,并在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的部分多加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生自主体会文章塑造人物特点的方法的同时,及时加以训练,以小练笔的形式巩固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技巧,做到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略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说课的全部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上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今后去慢慢改进和提高,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我将虚心像您学习和请教,再次感谢您的倾听和指导,不胜感激!


尊严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下面我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编写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有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学生易理解,但对于文本深层的内容,仍需多读多想,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

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多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共两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会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因此我把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例如:“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等等句子的体会。而我将教学难点定为,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回顾词语,导入新课;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细赏文本,感悟尊严;读写结合,练笔作业。下面,我将教学过程的四个本分加以详细说明:

(一)回顾词语,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第二课时分析文本之前,先回忆第一课时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这样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帮助正确阅读;又可以再次强调难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文意。

(二)初步阅读,成体感知。问: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在掌握生字词之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细赏文本,感悟尊严。

1、出示难民的插图,说说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逃难的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的样子,以及相同点“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更能够体会到难民此时饥饿难耐的境况,同时也可以引入“外貌描写”的概念。

2、默读课文,找出对于年轻人动作、行动方面描写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所以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该动作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指导人物写作中如何利用动作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默读课文,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体会对话的深刻含义,并且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找到三处“语言描写”,再与全班汇报交流。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分角色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悟和理解。

4、合作探究:

①年轻人为何执意先干完活儿才肯吃东西?

②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

③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你如何去理解?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语言相对较好理解,所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感悟文章主题、升华文章情感的部分,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三个问题,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感悟年轻人对“尊严”的坚持,自爱、自强、自尊的高尚品格;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还特别需要重点去强调“富翁”与“尊严”之间的联系,从而体悟尊严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你想对一无所有的难民哈默说些什么?你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对课文中“尊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对一贫一富两种不同身份的哈默说出自己的感受,特别在不同境遇下对“尊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加深学生对尊严的体悟,更培养学生独立抒发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练笔作业。

练笔题目: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利用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写一件小事。

【设计意图】以读悟写,读写结合。通过学习课文中哈默的外貌、行动、语言方面的描写,自己尝试用此方式去塑造人物,及时对课文写法进行巩固和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五、教学特色:

1、教放有度,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选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尊严”的深刻含义,并在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的部分多加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生自主体会文章塑造人物特点的方法的同时,及时加以训练,以小练笔的形式巩固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技巧,做到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略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说课的全部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上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今后去慢慢改进和提高,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我将虚心像您学习和请教,再次感谢您的倾听和指导,不胜感激!


尊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等道德规范。《尊严》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本文讲述了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哈默美好的形象和

人格魅力。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三、【说重难点】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是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处理重点和难点,我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理解和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观点。

四、【说教法】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五、【说学法】

本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质疑问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读法、收集材料法。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我计划1课时完成。我把这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题探讨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尊严,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悟尊严。

(二)自学质疑

1、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识记生字,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提问: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书感悟。这时幻灯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

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写一写你读后的感想。(这个大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又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质疑问难。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什么样人是逃难的人?在逃难的路上,他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这时幻灯出示: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人,他最需要的什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追问:年轻人选择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朗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此时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三)拓展延伸、探究交流。

(1)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通过读和演,从中感悟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2)说一说

幻灯出示:哈默的头像。解说:这就是文中的年轻人哈默,他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在西方被称为点石成金的百万富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被称为乐于助人的红色资本家。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结合你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什么?(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共话尊严。)

(四)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总结:尊严是一则广告,是一种力量,它更是一种崇高,它能改变一个人的

命运,因为尊严会使这个人不断地发奋、努力!文章读完了,它对我们的激励没有完,课后请学生收集有关尊严的文章,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大叔

赞赏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尊严说课稿(8)

《尊严》最新说课稿设计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14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7尊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3分钟)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3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板书:人)。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尊严》题目简单却含义深刻,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本文中,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虽然学生并不能从课文中一下子想到尊严,但课文对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质。因此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让学生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再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朴实、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会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学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用两三句话描述插图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出问题:年轻人为什么人拒绝食物?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板块: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刚才提到的问题,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在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适时指点小组的学习。

第三板块: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先请每组派代表汇报: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段落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确定施教重点,做到教学有的放矢,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同时也是为了落实中年级阅读训练的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四板块:围绕重点句理解课文,体会“尊严”。

首先出示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句也许学生在汇报不懂的句子时已经提出)我让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再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本环节中的做法,是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尊严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是落实四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实施的具体策略有:

1、哈默和其他难民行为对比

2、分角色朗读哈默和镇长的对话、谈体会

3、课堂小练笔:加入人物说话前的心理活动

第五板块: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自尊自强、尊重他人)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第六板块: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学生以下作业:

1、自创关于尊严的名言。

老师出示多媒体范例:尊严,就是自尊、自爱、自强。——张三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以上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1分钟)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而一个大大的人“人”,则是暗示着人头顶青天,脚踏实地,对自己要自尊,对别人要尊重,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板书设计: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尊严说课稿(9)

四年级第二单元尊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编写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

本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有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不论是从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是学习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共两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3、懂得什么是尊严,认识尊严的可贵。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

难点定为: 理解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多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问题引领,课文整合为原则,将逐段讲授的地毯式教学转为抓住重点语句深刻体会的挖坑式教学。并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直观法、质疑问难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对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简单回顾,质疑激趣。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先对课文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画出杰克逊评价哈默的话,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教学理解的重难点,由这句话引入激起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引领学生走进文章,走进哈默。]

第二环节:比较异同,初步感受

1、出示文中插图、让看图说说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此处通过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为了将整篇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2、通过汇报相同之处体会动作描写:狼吞虎咽。

再通过为什么“狼吞虎咽”引入外貌描写。

3、默读课文画一画描写年轻人外貌的语句。

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让学生感受哈默对食物的迫切需求。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词句,体会难民当时的处境,体现出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和自读品悟的学习方法。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初步学会默读,这个环节正好为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提供了机会]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是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1、大声自由读课文的2—6段,画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感悟 :感悟年轻人的语言

(1)从年轻人的话中你听到了什么?

(2)引读年轻人的'语言:[教师用语言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读书,为下面自主感悟作铺垫。]

(3)进行角色转换:问 是你在这样又冷又饿的情况下,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呢?[用意是既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又让学生与年轻人产生鲜明的反差,进一步体会年轻人的那高贵的人格。]

(4)指导个性朗读感悟,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细细追究年轻人心里真实的想法。

(5)如果此时哈默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从而体现开放性的处理教材。引出杰克逊大叔的评价通过再次品读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评价从而感悟什么是尊严。达到解疑的真正目的。[板书 自尊自强]

3、接下来是师生互演捶背的环节,引导学生紧扣“蹲、”等词进一步体会杰克逊大叔,尊重人的长者风范。

讨论:杰克逊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深化了对尊严的理解。[板书 尊重他人]

4、最后总结:让学生谈谈对尊严的理解?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通过这样一总结,课题中“尊严”的两层含义也就明白了。

【此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 第四环节:随文感悟,联系实际

学文与写作密不可分

所以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写作新招:通过本科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准确、细织的描写来反映人的品质。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搜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引导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

六、 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尊严的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其实尊严就是既要自尊自强又要维护他人的自尊的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这个设计简洁鲜明,紧扣文本内涵,既反映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品格,又巧妙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尊严说课稿(10)

五年级下《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


尊严说课稿(11)

尊严的说课稿

一、科目:语文

二、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2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描写年轻人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三、教学方法:

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四、学法:

本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质疑问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读法、收集材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前需做好以下准备:

(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尊严“的格言。

(二)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计划1课时完成。我把这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归纳:年轻人为什么拒绝摆在他面前的食物?当听说“没活”时,他为什么不高兴?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为什么他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分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进行朗读,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

(1)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其余几个学生扮演逃难人进行现场表演,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3)议一议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引导讨论要放开,自由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要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针对当今社会上肢体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讨的行为表示鄙视,同哈默相比,简直毫无尊严可言;有的学生针对成绩差的学生懒惰、撒谎的坏习惯提出批评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谈了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热心帮助别人的有尊严的人。学生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学生很轻松地体会到: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崇高。尊严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有了尊严会不断发奋努力。尊严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用劳动可以创造财富。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

格言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加深对《尊严》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五)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总结

课文是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作者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哈默在哪些方面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作业布置

(1)模仿格言的写法,把自己对尊严的理解用一句话写出来。(如:尊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其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惟有尊严不可弃之。)

(2)课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读《尊严》有感

(3)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尊严的文章来阅读。

以上几个步骤安排,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尊严说课稿(12)

《尊严》说课稿范文

一、科目:语文

二、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2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描写年轻人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三、教学方法:

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四、学法:

本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质疑问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读法、收集材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前需做好以下准备:

(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尊严“的格言。

(二)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计划1课时完成。我把这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理清了的结构,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归纳:年轻人为什么拒绝摆在他面前的食物?当听说“没活”时,他为什么不高兴?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为什么他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分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进行朗读,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

(1)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其余几个学生扮演逃难人进行现场表演,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3)议一议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引导讨论要放开,自由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要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针对当今社会上肢体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讨的行为表示鄙视,同哈默相比,简直毫无尊严可言;有的学生针对成绩差的学生懒惰、撒谎的坏习惯提出批评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谈了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热心帮助别人的有尊严的人。学生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学生很轻松地体会到: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崇高。尊严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有了尊严会不断发奋努力。尊严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用劳动可以创造财富。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

格言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加深对《尊严》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主题。)

(五)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总结

课文是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作者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哈默在哪些方面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作业布置

(1)模仿格言的写法,把自己对尊严的理解用一句话写出来。(如:尊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其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惟有尊严不可弃之。)

(2)课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读《尊严》有感

(3)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尊严的来阅读。

以上几个步骤安排,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板书:      逃难人

7* 尊严   (哈默)

石油大王


尊严说课稿(13)

《尊严》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程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看见一位商人。这时,商人走到林林的跟前,“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呢?”,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六、作业

1、生字

2、组词

3、课后练习题一

8.将心比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五、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六、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熟读课文,在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写作3.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三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尊严说课稿(14)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1、说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点、难点;5、说教法与学法; 6、说教学过程;7、说板书设计; 8、说教学反思。

一、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而本课生命健康权是首要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人身权利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学习本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就无法谈起,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了解、认识十分必要;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权利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法律意识,能自学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新课标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我确定本课重点为: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2、根据初二学生实际情况,因为人格尊严权中,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侵犯,所以我确定难点为: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五:教法与学法:

1、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法是:合作探究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等。

2、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首先从导入开始,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故事导入,有感而发,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学生阅读材料,根据这件事,在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老师指导学生加入网评,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出人格尊严不可辱,点明课题。

2、学生列举身边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老师展示图片。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格尊严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文34的案例,让学生控掘生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例,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主意自主合作讨论学习,老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见解,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人格尊严不可辱,归纳人格尊严的含义、地位及其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法律条文,呈现书上法律条文。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他人的侵犯。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名誉权。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小组评价,生活再现,从评价活动谈个人名誉。

小组任选几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得出名誉的含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好的名誉的益处,明白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良好表现。

2、七嘴八舌,情景辨析,带着问题分析案例。

(1)组织学生看书,36----37案例:受冤枉的大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老师点拨:使学生懂得: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老师进一步提问,面对不公平的评价你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指出侵害名誉的危害。

(2)、再通过38页案例分析,填写表格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的表现及其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我们享有法律规定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从而突破难点。

(三)尊严无价,知识延伸,拓展提高

展示“尊严无价”材料,学生阅读后思考,自主探讨, 从中让学生懂得维护自己、他人尊严,升华到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争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

(四) 为了巩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维权意识,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突破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设计了知识运用“维权行动”

七、根据板书设计实用性,直观性原则,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 人格尊严权含义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3、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4、名誉权的法律保障

八、说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色在于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上,我选取广州白云机场中乘客与乞丐发生的故事为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乞丐也有尊严吗?本故事较能吸引学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一定会有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自然就得出“人格尊严不能辱”这一教学主题。再如在教学“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整堂课我设计了许多师生互动活动。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讨论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只是作出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力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太大,有些知识点欠深入,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会只顾及部分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

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尊严是一个人支撑信仰与生命的骨架;尊严是一个民族永不下跪、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兴旺发达的希望和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相依相存的民族,中有互相维护和建构做人尊严,这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尊严的伟大民族!谢谢!


尊严说课稿(15)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学情上看: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2、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是违法的,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的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还采取,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3、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四、说教学模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激励——质疑——探索——体验——感悟——创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1、根据教材的需要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

1、寻找发生在身边(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程序

A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

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6“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x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尊严说课稿(16)

小学语文《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材】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


尊严说课稿(17)

五年级下册《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

好了,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尊严说课稿(热门17篇)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尊严说课稿(热门17篇)相关文章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

28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