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谢词(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论文答谢词范文第1篇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们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千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它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它们中的一个。是它们让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了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地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它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论文答谢词范文第2篇

一、首先是开场白: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 内容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三、 结束语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四、 老师提问

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论文答谢词范文第3篇

一、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PPT?要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提纲,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

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

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报告书。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

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3、对论文新意提问4、对论文细节提问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问后可在规定教室里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参考相关资料,但必须自己独立完成。

(四)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三、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2、突出重点3、抓住兴趣4、掌握时间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我参加的答辩会上大部分同学是用比较小的音量进行陈述,估计只有前两排的人才听得清楚。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

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你可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一:

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结束语: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二:

开场白: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结束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三:

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C/S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是在朱**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论文答谢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谢安 终未 轻子敬 公当胜右军

东晋名相谢安深通书法,被王羲之称为“卿是解书者”〔1〕,《晋书》记其善于知人。解书、知人的谢安,十分称赏王献之其人:品评王氏兄弟时,独赞献之‘小者佳’;后来“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加封太保后极力推荐献之任中书令,参与执掌“中枢机要”。〔2〕

然而,在书法史的描述中,谢安对王献之极为出色的书法才能态度复杂,颇多矛盾:虽有“公当胜右军”的极力赞赏,更有“物论殊不尔”的反驳及“题后答之”“裂作校纸”的种种举动,而后者频频被提到,由此给人们留下了“谢安不重子敬”的总体印象。

为什么出现这些矛盾和差异?结合史料梳理分析,原来很多说法和观点在流传过程中存在误读和偏差,过多强调了谢安“不重子敬”的一方面。事实上,谢安对王献之书法的评价和态度,虽然总体上一分为二、动态多元,但肯定和欣赏是其最终倾向和主要方面。

一、“公当胜右军”应为谢安对献之书艺的由衷叹赏,“不重子敬”之说值得商榷

唐代李嗣真《书后品》有“故谢安石谓‘公当胜右军’,诚有害于名教,亦非徒语耳”〔3〕 的记载,以此言之,谢安认为子敬书法不逊乃父,甚至已经胜过羲之。在名为《后书品》、实为《书后品》另一版本的记述中,这段话成了“故谢灵运谓云:‘公当胜右军’,诚有害名教,亦非徒语耳。”〔4〕

从语气及称谓看,“公当胜右军”似对子敬当面所言,否则不应称子敬为“公”而称羲之为“右军”。虞龢《论书表》载:“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5〕 可知羲、献为其长辈,则此言不会出自谢灵运,而谢安的身份却十分合适。如为谢灵运在与他人谈论王献之书法时所说,逻辑上没有问题,但不应同时出现“谓云”二字。“公当胜右军”语出谢安,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既然曾说“公当胜右军”,理当不会轻视子敬,谢安在太极殿建成后,“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6〕,便是极重子敬书法的有力佐证。

对于“不重子敬”的原因,有人认为谢安作为老辈士人,对子敬过于另类的创新书体无法接受。其实,谢安虽然长于献之,却并不刻板守旧,谢安曾批评庾仲初《扬都赋》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足见谢安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献之的勇于创新应是可以接受、并且鼓励欣赏的。

二、“王谢对答”版本众多,互相矛盾,“固当不同”才是献之自论“二王”书法的基本态度

在不少书论中,对王献之“故当胜”一语的当面反驳,是谢安“不重子敬”的有力“铁证”。但在很多史料中,具体情节颇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

孙过庭《书谱》的描述是:“安尝问子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哪得知!’”〔7〕《世说新语》中子敬的回答是“固当不同”〔8〕,唐代许嵩《建康实录》里则又成了“故当不如”〔9〕。

献之早年远逊羲之,并无疑问。此问当在献之书艺日精、声名大噪之时。对书法相当自信的王献之,坦承“固当不如”的可能性实在不大。另一方面,献之少时曾偷偷代父题壁,羲之回来看到后感叹“吾去时真大醉也”,这一举动当是见其不佳,意欲激励,实为一种委婉的教育,所以羲之叹罢“敬乃内惭”。经过教育和磨砺,逐渐成熟的王献之骄狂之气必当收敛,他后来上表时曾谦称“臣书画不逮臣父”,尚不至夸下海口“自称胜父”。

去晋不远的宋明帝在《文章志》中有段描述耐人寻味:“或讯献之云:‘羲之书胜不?’‘莫能判。’有问羲之云:‘世论卿书不逮献之?’答曰:‘殊不尔也。’它日见献之,问:‘尊君书何如?’献之不答。又问:‘论者云,君固当不如?’献之笑而答曰:‘人那得知之也。’”〔10〕可见二王本人都不承认逊于对方,也未明言胜过对方。所谓“莫能判”,其实就是“固当不同”的代名词。

三、“题后答之”“裂作校纸”包含书法交流的诸多因素,“不重子敬”仅是谢安对待献之书艺的一个侧面

虞龢《论书表》有“谢安善书,不重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安辄题后答之”的记载。在这段描述中,“题后答之”似乎成了“不重”的表现和证据。然而,《论书表》中同时又记载了“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11〕的轶事。皇帝对大臣的上表都能“题后答之”,谢安对子敬“好书”“题后答之”不足为怪,并不能说明不重子敬。

如果把“题后答之”视为一种交流方式,这一情况更为合理,因为只有原书批答圈圈点点,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最为便于探讨得失。谢安“学草,正于右军”,于王书精髓独有心得,法书跻身《晋贤十四帖》,米芾赞为“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或许正是由于唯有谢安见解精深,切中肯綮,是评鉴子敬的不二人选,子敬才“每作好书”屡送谢安,在期待“被赏”的同时,希望谢安指出不足,以利改进。

王僧虔《论书》云:“谢安亦入能流,殊亦自重,乃为子敬书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12〕谢安为子敬书嵇中散诗,显然含有示范之意,应是一种书法交流,恰恰说明他并非不屑子敬之书 当时书艺远逊子敬者比比皆是,所以乃为子敬书诗者,自是因为其才可造,不同凡俗。

至于“有时裂作校纸”,既言“有时”,本来就是偶然事件。《太平广记》“孝武帝改治宫室及庙诸门,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的记载充分说明,献之才是当时公认的一流名手,在皇帝的心目中也是如此。谢安虽欲争胜毕竟不及,“殊亦自重”,以致“轻人”,一时愤闷将献之书作“裂作校纸”,也是不难理解的。

郑板桥戏言自创“六分半书”乃是因为“世人好奇”,“好奇尚异”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恐怕正是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由于献之书艺众人仰慕、曲高和寡,一片赞扬声中,谢安对献之书作称赏的一面被淹没,而批评的一面反而显得异乎寻常,被人们过分凸显和传播。而后世在“扬羲抑献”等时代风尚的引导下,所谓“不重子敬”的信息得到“偏爱”和宣扬,漠视了“以为万代宝”“公当胜右军”的极力赞赏,有意无意中掩盖、削弱了谢安对献之书法肯定、欣赏的另一面。

四、谢安对献之书法的评价和态度一分为二、动态多元,但肯定和欣赏是其最终倾向和主要方面

“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二王暮年皆胜于少”〔13〕。献之比谢安年轻许多,早年书艺未精,自然不足与之抗衡,必然有一个差距由大到小、直至后来居上的曲折过程,谢安眼中的王献之亦将随之脱变、成长,评价相应变化、调整。对于王献之不同阶段、不同书体、不同水平的书法作品,谢安的评价和态度必然具有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不重子敬”与“公当胜右军”就是谢安批评接受子敬书法的具体体现。

魏晋盛行品评之风,评价如何影响极大。当时谢安位尊名高,甚至可以“一言兴废”,他对裴启《语林》一书提出“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的批评后,很快使得“《语林》遂废”。如果谢安果真不重子敬书法,自始至终一味贬低,以他的影响,当时献之书作不可能受到极度推荐。正如《魏晋书风》一书所言:“王献之成为当时继其父之后的江南书法高手,想必有谢安一份功劳。”〔14〕

另一方面,献之为人高傲率真,若谢安连他最为得意的书法才能也不看重,岂能对他礼敬有加,长期追随?更不会在谢安辞世“赠礼有异同之议”时上表力争,终使孝武帝“加安殊礼”〔15〕。

王献之与父比肩合称“二王”,上追钟张跻身“四贤”,在书史中享有崇高地位。“解书”“知人”的名相谢安十分欣赏献之其人,自不会轻视其书法,“以为万代宝”已见端倪,“公当胜右军”尤为铁证。

显然,所谓“不重子敬”仅是谢安不同阶段一分为二、辩证评价献之书艺的一个侧面,肯定和欣赏才是谢安对待献之书法的最终倾向和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及资料

〔1〕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版,165页《书断中》

〔2〕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93年10月版, 2104-2105页

〔3〕〔4〕〔5〕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版,252页,52页,38页

〔6〕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八十,中华书局,1993年10月版,2105页

〔7〕崔尔平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24-125页

〔8〕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470页

〔9〕唐许嵩撰《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336页

〔10〕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163页“刘孝标注”

〔11〕崔尔平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版,55页

〔12〕〔13〕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版,35页,39页,37页

论文答谢词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这个角度分析中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文化的差异可以直接体现在汉英礼貌原则对各自准则的内涵理解以及侧重选择上,并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社交语用能力。

礼貌用语作为语言的~部分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这也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中美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交往中必定存在障碍,语言学家称为语用失误。中美交往中出现过多的是社交语用失误。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不同,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很不合适的。

一、恭维与应答

恭维语作为一种社会言语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据调查,英语恭维语除表示欣赏以外,其主要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利用他人。西方人喜欢求新求异,因此常对某种“变化”、“新意”加以恭维。而中国人喜欢求同,因此“变化”和“差异”受恭维的程度远低于西方。在对恭维语的应答方面,中西文化也有较大差异。在汉语中,当受到别人赞赏时,人们常说:“过奖”、“惭愧”一类的自贬词语,以示礼貌。而在英美文化中,受赞扬者常说“thankyou,”“iamadtohearthat”之类的话。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在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重要性,囚而英汉恭维语回答方式上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英美人接受恭维是对对方的尊重并避免伤害对方的积极面子,而中国人贬低自己是向对方表示自谦和尊重。

二、问候语

见面打招呼时常说“你吃了吗”或“你上哪儿去”,它们在汉语交际中表示友好和关心,这是符合礼貌原则的。而这些友好的寒暄语在英美人听来不仅感到奇怪而且感到不快。当你对他们用“whereareyougoing”打招呼时,他们就会感到不高兴,以为你在打听他人私事。而当你用“haveyouhadlunch”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则会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英美熟人之间碰面,互道声“hi”或“hello”就表示打招呼了。

三、称呼语与礼貌

称呼语是用来指称自己和别人的词语。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称呼语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交际者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汉语中的称呼语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礼貌习惯,可以说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言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汉文化中的“称呼”准则是一条重要的礼貌准则,而在英语文化中它不足以成为礼貌准则之一。

中国人“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在称呼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传统伦理、血缘、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称呼系统远比西方复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nonreciprocal/asymmetrica1)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为了表达一种尊敬,也会在称呼年长的人的时候冠以x爷爷、x奶奶、x叔叔、x阿姨、x姐姐、x哥哥等称谓。在社会系统中,更是根据个人的地位、职务等有着不同的称呼,如x老师、x经理、x师傅、x医生等,很少出现直呼其名的现象。而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偏爱和崇尚对等式(reeiprocal/symmetrica1)的称呼类型,体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在现今的美国社会,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和年龄相仿的父母辈亲属,一般都是直呼其名。非家庭成员的称呼更为简单,通常对人称呼时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mrs.,ms.,miss就可以了。这在英语民族看来是人际关系趋于平等的表现,是体现朋友式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其他文化的人们来说,尤其是对于讲究礼仪和规矩的中国人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四、致谢语

英汉语中都有许多表示感谢的方式,但使用的场合和频率不同。英语中的“thankyou”和汉语中的“谢谢”都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但“thankyou”使用频率更高。在中国,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熟人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不大言“谢”。但在英美国家,即使亲密无间的朋友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在对方为自己做了些事情时也会真诚地致谢;而在中国,道谢的话一般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使用。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对“谢谢”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到感谢时,中国人会回答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自己人,不必客气”之类的话。而英美人则会回答“youarewelcome.i’mgladtobeofhelp.”或“it’smypleasure.”试想,如果将汉语的答语直译为“nevermind,it’smyduty.”这种应答只能给英美人士带来不愉快。因为“it"smyduty.”通常只是值班人员的用语,隐含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回答只会让表达谢意的英美人尴尬不已。

好了,以上就是论文答谢词(精选5篇)的含义和介绍,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疑惑。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论文答谢词 精选相关内容(本文共字)

341473